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扶明录 !
翌日,天刚蒙蒙亮常宇便早早起床,莲心在旁边伺候他洗漱,李慕仙从外边匆匆走来告知常府大门外十几个勋贵及南京官员已等待多时,都是今儿要陪他一去谒陵的。
明孝陵在南京城东北的紫金山南麓,绝佳的风水宝地,至少李慕仙是这么说的,反正常宇也不懂这些,在史可法和一众勋贵官员的陪伴下按照他们的指点谒陵之后回城已是晌午正好赶上饭点。
你以为常宇会和那些勋贵官员一同赴宴么?
当然不可能。
南京城十几个勋贵,以徐弘基,汤国祚,赵之龙的几个带头大哥都被常宇给征兵派往前线,余下这些他根本都没放在眼里,谒陵时说说场面话应付一下就得了,你还想着再让他陪吃陪喝还陪聊?
门都没有。
还是回常府吃个家常便饭自在,当然了,老大哥史可法是要带着的。
“瞧那帮爷德行,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估摸不知道怎么骂您呢”吃饭的时候高杰一脸的不屑:“虚伪的很!”
常宇轻笑:“待你他日也封了爵,会不会也背地骂咱家”。
高杰一怔随即嘿嘿笑了:“怎么着,打算给俺弄个爵位?”
且,常宇白眼一翻:“你也不像是那种走后门升官发财的人吧,这样就是封了爵也惹人背后嚼舌根”。
高杰撇嘴:“这话说的俺都不好意思张嘴了”随即一本正经道:“今儿俺就在史大人跟前斗胆叫您一声贤弟,若他日打西安,俺擒了那闯贼,能不能给你义兄弄个爵位?”。
“那是自然,若是将闯贼去擒了,别说是义兄你,任何一个咱家都能让他封爵,这可是朝廷早就有言再先的哈”。
高杰嘿嘿笑了:“如今朝廷的有言在先可抵不上贤弟的一诺千金啊”。
“咦,这话在外边可休得乱说啊,影响不好……几人边吃边说”亲兵来报,亲卫及东厂三卫已至南京城外,东厂三卫和郝摇旗,姬际可等正渡江去追春祥,亲卫则在秦淮河长江口待令。
数日前常宇走水路回南京比亲卫及东厂三卫稍快一步,毕竟陆地绕的远不说途中还有很多大河挡道,只渡河就要耽搁不少时间,以至常宇都回来一天了他们才追上。
随后常宇着人传令给陈家兄弟在码头雇些大船改走水路,久闻扬州繁华,此番南下不可与之失之交臂。
原来常宇惦记上了扬州城。
午饭过后,常宇辞别常府族人,刚出大门就看到安远侯,永昌侯,定远侯等十余勋贵久候多时要为他送行,虽说他们对小太监各有各的不满,毕竟动了他们的奶酪,但场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的,毕竟这个小太监此时如日中天,得罪不起。
常宇很讨厌这种虚情假意的客套,但在官场上又总是无法避免,再三婉拒这些勋贵要送他出城至江边的请求,在秦淮河畔的码头上与他们辞别,泛舟出城。
有钱好办事何况是政府项目,陈所乐在长江码头雇大船引来很多船行争先恐后抢单子,最终哥俩一口气雇下二十余艘大船,将战马赶上船又就近采购了粮草,刚忙活完常宇就到了,二话没说上了船一挥手,扬州的出发。
大船行水稳空间宽阔,常宇同史可法,高杰,李慕仙在船头端坐喝茶赏景,当真是惬意无比,江面舟船如织,但谁又曾能想到与他们擦肩而过的事那个刚刚平定贼乱让南京城免于战火的东厂大太监。
日落西山夜幕初降,船家过来告知到了仪真县问要不要上岸吃晚饭,岸边码头热闹的紧。
仪真就是现在的仪征,宋真宗曾下诏在此铸造他四位远祖皇帝的金象,因所铸金象仪容逼真,便得真州,仪真之地名,到清雍正时避帝讳改为仪征,也是长江和古运河的交叉口。
此去回京路漫漫,那边还有很多公务要处理常宇并不想在途中过多耽搁,便摇头否了,让船家在船上弄些吃的随便应付便可以,待至扬州时再上岸吃顿好的。
船家又问是从此处进入运河奔东北方向扬州,还是顺江再东行数十里走里河(里运河,俗称里河,淮扬运河)取直正北去扬州?
常宇问了路程差不多,但走长江水面宽水流急,走运河反之,常宇想了想便让他们拐入古运河图个风平浪静。
一夜无话,天亮时船队靠岸,到扬州了。
扬州,一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城市,一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将其往日繁华和地位诠释的淋漓尽致,大唐时期相当于民国时的十里洋场大上海,如今的港澳,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从“扬州瘦马”这个词就可领会其当年的霓虹事业丝毫不逊色明朝的金陵秦淮河。
但,江山代有名城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此时的扬州早不复千年前的辉煌,但比之西北西南及内陆城镇依然算是人间天堂,这个时候的江浙一带无论民生人文都远胜别处一筹(好像现在也是,但唐宋时期还是中原比较繁华)
若仅是为风花雪月,扬州城对常宇自然没有什么吸引了,而让他心念念的而来只有一个原因:扬州十日!
没错,历史上崇祯帝自杀后满清入关大军南下,扬州不降,多铎屠城!史料记载屠杀十日,计八十万大明百姓丧命。
但是!
首先声明以下文字不是为了满清鞑子洗白,纯属觉得普及史料应该严谨和公正,比如,可以肯定是清军攻打扬州时有过屠杀之事发生,因为当时主帅是多铎,主将是臭名昭著的李成栋,很多史料都有记录比如《辞海》《南山集》等等都比较客观,而让扬州屠杀震惊古今中外的则是因为一本《扬州十日记》详细又惨烈而且很夸张。
屠杀十日,八十余万人丧生?
比后世南京大屠杀三十万还多五十,在冷兵器时代十天杀八十万(其实只打一天,有杀人记录五天)还有当时扬州城有那么多人口?
学术界对此有很大的争议,因为和其他史料有很多矛盾之处。
首先《扬州十日记》的作者王秀楚,就是个突然冒出的来人,史料不见其人,后世有人说是当时的幸存之人,也有说是史可法的幕僚还是特别亲信的那种,否则不会记载那么详细,但史可法的十九个幕僚全部身死。
其次,王秀楚的这本书面世时间也很有意思,在扬州屠杀的二百多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前在日本被发现的。
有意思吧,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帝制,日本,当年反清的大本营。
因作者存疑又是孤本,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是为了当时的时局有心人故意炮制出来的。
之前也曾读过这本书,内容的自相矛盾之处挺扯的,类似后世的自媒体,虽不至于空穴来风,但绝对多是听风就是雨。
那些写书记载此事的人也不可能当时参与其中,因为当时参与的都被杀光了,多是后来道听途说,可是都杀光了又听谁说的,还那么的详细?所以水分多也在情理之中,就如江阴保卫战(江阴八十一天)差不多,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查阅一下,说当时清军打江阴战死三王十八将,且不说十八个大将是谁,三个王爷是,七王,十王和薛王,那么问题来了,很显然七王济尔哈朗和十王多铎没在江阴战死,那个薛王更是查无此人,请问哪冒出来的三王?
当时攻打江阴的诸将,博洛和尼堪还没封王。
后来就有人说,是刘良佐的手下部将,他们贼人出身外号叫这王,那王的,这不都扯么。
其次还有一段记载也有意思,说当时有人做了个炸弹进入清军营地,当场炸死二三千人!
我靠,原子弹啊!
以那时候的火药威力,就是把两千人捆好压住炸弹你也不可能全部炸死,要炸死这么多人,不得上吨火药,那么问题来了,他单手拖着上吨火药怎么混进清军大营没被发现的。
类似这种还有很多。
而且江阴打了八十一天,惨烈无比,据统计战死的城内有七八万,城外有七八万,合计十六七万。
那么问题就来了,江阴八十一天,几乎天天打天天杀合计十六七万,扬州就打了一天,杀了八十万?
史学研究本就不是一家独言独大,互相参考印证才能最大还原当时真是历史,一个孤本可信度不大。
但可以肯定的鞑子当时在扬州却是进行了一场屠杀,而且记录最多的就是记录士兵奸**女,但绝非像扬州十日记里记载的那么夸张,成了不折不扣神剧。
常宇来此当然不是为了考证扬州十日的真实性,现在还没发生的事他考证个鸟蛋,他有两个目的,一是来招贤纳士,史料记载这里曾经出现了很多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忠君卫国至死不渝绝非当时的守城的主帅史可法。二则是来拉投资。
历史上扬州保卫战的那些人此时大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或者低级官员,而常宇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大明正是用人之际,让他们有机会为国尽忠尽力,总比让那些尸位素餐的废物占着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