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清宫怨 > 第170章 暗结祸

第170章 暗结祸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清宫怨 !

    自古以来,君王都怀有长生梦,为求长生可谓煞费苦心。

    平民百姓日子辛苦,一世人生不过七十载,已是难得古来稀,若得期颐之寿,经历酸、甜、苦、辣、咸五味,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可是九五之尊则不同,他们君临天下,享尽人世荣华。

    普通人所渴望的财富、权势、名望、地位、女人,君王都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轻易获得,就连纷扰不断的春秋战国和五代十国,为君王者也依旧富贵奢侈。

    人心皆有贪恋,或是贪财牟利,或是贪念美色,但这些君王都不缺,所以君王只贪寿数。

    可民间有句俗话:贪字变成贫,婪字近乎焚。

    千百年来,君王得到的长生不老仙丹,非但没能为他们延年益寿,反而死于非命。

    但即便代代如此,仍有君王不断的重蹈覆辙。

    这些人并非不清楚历史,也非蒙昧愚蠢,而是贪婪的侥幸心理,意图永享人世浮华。

    历史上,不乏雄材大略的睿智君王,死于求仙问道的丹药。

    始皇帝统一七国;汉武帝开疆拓土;唐太宗缔造盛世,千古留名笃定无疑,岂会是无知无识之辈。

    只是那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他们产生了错觉。

    君临天下,朝臣子民高呼万岁,天长时久后,就让他们有了永占帝位的幻想。

    雍正帝也一样,梦想着能永世长生,所以一直寻丹问药,反正消耗人力和物力,对君王而言是毫不在乎的小问题。

    不过,有了当年贾士芳蛊毒之事的教训,雍正帝这次真是更为谨慎。

    从他登基以来,对先帝遗孀并无特别厚待。

    皇贵太妃佟佳氏是他养母孝懿仁皇后的亲妹妹,且当年登基之时全凭隆科多鼎力支持,所以如此晋尊乃是为了笼络人心。

    而和贵太妃瓜尔佳氏,她是受仁寿太后嘱托照顾弘历,晋封她既能体现恩德,又可变向折辱打击康熙帝的惠妃和宜妃。

    至于其他的遗孀,尤其是那些没有生育过子女的,雍正帝从不眷顾。

    以前的重阳节,由于雍正朝并无太后,皇贵太妃因其兄获罪而身份尴尬,和贵太妃并不太受重视,所以节日从简,只是宁寿宫摆戏,并让内务府送些节礼,也就了事。

    可今年则不同,雍正帝竟然大庆重阳节,带着全部太妃前往圆明园。

    人,从不会在突然之间转性,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把这些太妃当成了试药者。

    此前,道人离霄特地为他炼制一些养生药丸,但雍正帝只让人好生保管,没敢轻易服用。转而又下令,要离霄为所有太妃们也配制一些丸药,不用作治病,只求滋补延年。

    只有一个谦嫔刘娮婼起死回生,并不足以取信现在的雍正帝,所以他要看到更多效用。

    圆明园的万字房。

    此处建于雍正初年,位在后湖西侧,东邻杏花春馆,以卍字轩为主体。

    重阳节那晚,赏菊酒宴设在万方安和,由光禄寺和内务府负责恭办。

    光禄寺备办的筵席分为满、汉两种,因重阳是汉人习俗的节日,所以重阳节宴选用汉席加入满洲菜色,共有九九八十一道膳食。

    歌舞欢宴从申时开始,一直到起更才散,当中只有皇贵太妃佟佳氏借口身体不适,提前离席而去。

    第二日,雍正帝亲自陪伴各位太妃,乘船游湖并同往迎仙台参拜。

    迎仙台的斋堂内,离霄领着两个小道到御前请安,这两个不满十二的小道士,乃是圆明园太监充当,见如此浩浩荡荡的场面,不免心神荡漾的东张西望,暗暗窥视各位妃嫔。

    但那离霄却不同,低敛眼眸目不斜视,颇有一番身在凡世之外,不动红尘之心的姿态。

    “此前皇上吩咐贫道为诸位太妃配制的丸药已得。”离霄侧目,让身后的小道将丸药呈至御前,自己仍旧一副淡然神色,说道:“但这些丸药,会因个人体质不同,而功效各异。服用之前,最好还是请太医先查看各位太妃的脉案,倘或有药石相冲者,还得避忌。”

    “丹丸还要看药性吗?”听离霄说话这般谨慎小心,毓媞冷声一笑,讪道:“如此说来,道长更像是为医者。”

    离霄神色不变,将之前对雍正帝说过的那番丹药之论,又徐徐缓缓的重复了一次,在浅淡讲了道家的祝由之术。

    伴在君侧的曼君,则是暗暗注视着雍正帝的表情,知他对这个离霄道人已多少有些信任,只是不能完全放心,便想着再安排一出“诸葛亮哭周瑜”的戏码,得尽快让离霄获得雍正帝十成信任才行。

    “皇上,虽然臣妾一直居于圆明园,可还未有机会当面答谢道长的救命之恩。”篱萱也知道,自从她封嫔后就被各处耳目盯着,若稍有差池就会有焚身之祸,所以这段时间在杏花春馆闭门不出。“臣妾此前还想着,要讨皇上示下,看赏赐什么给道长才合适。但今日得见道长,才知道长颇有仙姿,不可以俗世之物亵渎。”

    “那依你之见呢?”雍正帝淡笑着点点头。

    “臣妾想,赏赐就不必了。”篱萱对远处的乳母招手,让其将弘曕抱到跟前,抬眼看了看离霄,才转头笑着对雍正帝说道:“皇上,弘曕这孩子一出生就多病多灾,臣妾怕他难养成,便想起民间的办法,不如把弘曕寄给道长,如何?”

    在民间,孩子出生后就会请阴阳道人批八字,如果八字过硬刑克父母,或是多病多灾难以养活,就会寄给菩萨、神仙、僧人、道士,或者其他生肖相符人家做寄名子女,以便小孩能够顺利长大成人。

    雍正帝的孩子多是年幼夭折,所以对这个晚年所得儿子很是看重,也早有仰赖神佛护佑之意。但他毕竟是个君王,不能表现出相信鬼神之心,现在由女人提出来,便也有个为母者护子心切的借口挡箭,自己点头同意,不过是对妾妃的宠爱。

    雍正帝淡然一笑,转头问道:“不知离霄道长意下如何?”

    “既然贫道与小阿哥有缘,自然没有推拒之理。”离霄拂尘一甩,额首应下。

    说着,命小道士去他的寮房取来一付银项圈,双鱼蝠纹银锁上刻有“事事如意、长命百岁”八个字;另有一件旧衲衣,充当弘曕的襁褓;并取了常用的桃木道簪,说是挂在床头,就可驱邪除秽;最后又亲自朱书一道黄绫符,上写“太乙司命,桃延合康”。

    此事妥当后,已到午膳时间,膳房早已按照离霄给的菜谱,备下了素药膳。

    重阳节,当然就有重九承应戏。

    昨日的赏菊酒宴,上演了陶渊明篱边采菊,和醉饮吟啸等戏码。今天既到迎仙台,便在神前点了九华仙人入贡菊花、菊花仙子演舞祝寿这两本。

    雍正帝领着众妃嫔往后楼上归坐看戏,毓媞、曼君、娮婼都与雍正帝并排。

    曼君原应该在左手第一位,但她把位置让给了抱着弘曕的娮婼,自己则推说精神不济,想先回去休息。

    因她近日来面色确实不佳,雍正帝也未多留,只让翠缕好生伺候。

    可曼君前脚刚走,还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就见苏培盛悄悄从外面进来,在雍正帝耳畔低语了几句。

    毓媞虽在身旁坐着,但锣鼓声响,她也听不清是在说什么,只见雍正帝突然起身离去,还不让众人跟着,命他们继续看戏,称去去便回。

    而在迎仙台的丹房外,离霄吩咐两个小道去御前伺候,自己却要静心炼药。

    “道长,且慢行!”

    离霄正欲进入丹房,就听后面传来女子的声音。

    蓦然回头,见是一个宫婢装扮的人,便问道:“可是哪位主子有话要传?”

    “离霄道长,齐妃娘娘有请。”翠缕平顺了气息,才又说道:“娘娘正在天然阁等着呢,就请道长随我同行吧。”

    他乃是当今皇上迎请来此的主事,身份不在妃嫔之下,就连雍正帝跟前的首领太监见他,都要放低姿态,可眼前区区宫婢,却用“我”这个平论身份,这便是一句暗语。

    离霄唇角微扬,眼中露出一丝诡异的笑,“请姑娘带路。”

    天然阁前,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虽然已到深秋,却依然堆翠。

    此地乃是存药之处,阁内供着洞宾老祖的画像,案上香烟袅袅。

    “离霄道人……”曼君打量着他,沉声说道:“你今天在皇上面前的一席话,倒是说的动听,可皇上信你,本宫却难以放心。”

    离霄听出,曼君在说到最后几个字时,刻意放慢了语速,微微侧目东边的窗户,淡然一笑道:“不知娘娘疑心贫道什么?”

    “皇上好道爱贤,宫中人尽皆知。”曼君冷声一哼,有意将音量提高了几分,“道家有祝由之术,能治病、会救命的道法确实神奇,平常的药物到了你们这些道人手中,效用更是出奇。不过那是药,亦或者是毒,那就日久见人心了。”

    “娘娘有此疑虑也属正常。”离霄走到条案前,对吕洞宾的画像躬身施礼,才又不以为然地说道:“道家确实有不少心术不正之辈,因贪利而坏了我修道之人的名声,不过当今皇上睿智,贫道若有邪念,定是逃不过皇上的慧眼。”

    “道长说到慧眼,却让本宫想到一个佛理,只是此处乃道家法地,不好言及。”曼君笑了笑,有意无意的移步向东侧窗户。

    “自晋代开始,便有佛道一家的说法,娘娘若有所感,大可不必忌讳。”离霄也跟着抬高了声音,但做的非常自然,并不会让听到的人觉得是有心为之。

    “难得道长不介意。”曼君低眉敛目,冷然勾起唇角,说道:“佛经中有提到世间五眼,乃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佛眼顾名思义,唯佛才有无上智慧能力,能辨世间万物万事;法眼既见人空,更见法空,是菩萨的见地,能看到现象本质;慧眼是阿罗汉的见地,能看到事物因缘变化,分析判断出结果;天眼观照自心,能够由表及里、由远及近、由前而后,较为深入地观察事物。”

    听曼君说完上述的话,又等了许久,离霄才道:“娘娘少说了见表不见里,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的肉眼。”

    “不错,当今皇上虽然是真龙天子,但毕竟困于俗世之中,投于凡体之内,也不过是一副肉眼。”曼君此刻才入正题,就是之前想到的虚情假意戏码。“本宫也不怕把话说明白,当年宫中也有一位法力高深、医术超群的道人,可那人心术不正,妄图以蛊毒魇咒控制皇上。偏偏当初举荐那妖道者,正是本宫的表弟,事发之后,皇上虽未怪罪,但本宫心深愧疚。所以,此次定要帮着皇上分辨正邪,绝不能再放任一个祸君妖人在御前。”

    离霄神色未变,淡然一笑道:“看来娘娘心有怀疑,已经认定贫道不正。”

    “你不预备做些什么,证明自己吗?”曼君秀眉一挑,却不是看着离霄,而是望着窗户。

    “夫以笃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於人主之怀,止谤於众多之口。”离霄漫不经心地说道:“取信于人并非易事,贫道只要诚信为之,问心无愧,皇上和娘娘自然会相信。”

    言至于此,窗外有极轻的脚步声慢慢远去,曼君总算送了口气,和离霄相视一笑。

    当年李卫举荐了贾士芳,事情败露之后,雍正帝表面没有显露对她的怀疑,但心中肯定有个郁结难解。

    今日此举,就是系铃人作解铃人,只是解了结,又埋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