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小说网 > 清宫怨 > 第289章 乾维咎

第289章 乾维咎

千千小说网 www.qqxiaoshuo.cc,最快更新清宫怨 !

    雍正帝丧期刚满,当夜郑家庄理亲王府就贵客盈门,可这些贵人却都是偷偷摸摸,趁暮色从不同角门进入。

    议事厅内,弘皙退坐次位,手中端着茶盏,以盖轻轻拨动茶汤,低眸看着茶叶上下浮动,完全没有喝的意思。

    左边客座的弘昇神情淡然,虽不知道弘皙在等谁,但见其能让出主位,想必是长辈。

    弘昌和弘晈却一直面面相觑,他们自然是猜不透弘皙脑中的弯绕,原本以为弘皙会在传位诏书上动手脚,竟不曾想是平平静静看着弘历登基,且近日来完全没有任何动作,似乎和宫里的联系都已断,但今晚约他们到此,又不像是抽身超然的意思。

    “阿玛,十六皇叔爷到了。”永琛快步入内,他乃是二等侍卫,但雍正帝驾崩的前一周,他奉旨前往圆明园,却在半路找到伏击,重伤告假在家休养了大半个月。

    闻言,弘皙立刻放下茶盏,亲自于议事厅门前相迎。

    胤禄前来倒是让弘昇、弘昌、弘晈都觉得意外,如今他位高权重,乃是弘历的左右肱骨,怎还会甘愿与他们为伍,且他并非当年九龙夺嫡的参与者,和雍正帝并无旧怨,还受到不少厚待,虽知他与弘皙素有往来,可今夜出现的目的就让人疑惑不解了。

    “十六皇叔请上座。”弘皙恭敬礼待,论年纪他还虚长一岁,但胤禄的辈分毕竟搁在那。

    胤禄点点头,缓步入内,直接坐在尊位上。

    “阿玛,各处角门就早落锁,也派妥当的人看守,今夜若再有其他人到访一律回绝,儿子带人到前院看着。”永琛打千退下。

    议事厅门关闭,屋内之人各有心思:

    弘皙之仇,欲夺之势,已是众人皆知。

    而弘昇,弘历登基后,虽然启用他监管火器营事务,可他并不满足,心里还惦记着恒亲王的爵位,可他二弟弘晊袭爵后处事稳当,半点毛病都挑不出来,何况他的爵位是被雍正帝所削,弘历没有可能,也没有理由还给他。

    弘昌因为和弘时的感情不错,暗地里不满雍正帝对廉亲王等皇叔的苛待,其父胤祥怕他招来杀生之祸,主动向雍正帝请旨,将他圈禁在家,直到胤祥过世才被释放,所以心中怨气难平。

    弘晈乃是胤祥的嫡次子,嫡长子弘暾卒于雍正六年,他原以为自己能袭怡亲王爵位,可胤祥却安排幼子袭爵,他只被晋封多罗宁郡王。

    这些人都为权势所惑,所以勾结在一起,以为弘皙能达成他们的心愿。

    可弘历已经登基,弘皙又能玩出什么花招?

    三人的视线不知不觉都集中在胤禄身上,猜想他又是因为何故,竟然会坐在此处。

    “我们都闲置在家,永琛是被人算计,可皇叔任镶白旗都统,京中出变化,两白旗的动静,难道皇叔会不知道?”弘昇扫视屋内众人,见大家都默而不语,他索性做这个挑明话题,打破僵局的黑脸。

    胤禄侧目看了他一眼,低声笑道:“当然知道。”

    三人神色一震,相互看了一眼,又不约而同把视线投向弘皙。

    “雍正帝心思阴沉诡诈,皇叔小心行事,方能保大家安全。”弘皙不以为然的一笑,语气平淡却肯定地说道:“但皇叔既然来了,就是咱们自己人,且皇叔如今兼管内务府事,以后宫内外传递消息就更容易。”

    胤禄最会躲事,今夜愿意前来,也是朝中形势所迫。

    弘历继位到现在不足一月,虽然给予宗室子弟不少有优待,但已经表现出要加强中央集权,削弱皇亲势力的苗头。同为雍正帝选中的辅政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已是中枢首辅,可胤禄和胤礼却仅挂名总理大臣,在朝中并无实权。

    看弘历的态度,若此形势发展,皇族宗亲再无进入集权的可能,所以弘皙才能顺利的把胤禄拉来,若能再争取到胤祯和胤俄,那就更好了。

    “传递消息?”弘昇冷声一哼,露出嘲讽的浅笑。“宫里那位已移去宁寿宫,还能有什么作用。”

    “本王的人,有没有用,本王心里清楚。”弘皙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薄怒,随即又淡淡笑道:“当然,两年后的选秀,定会安排佳人。”

    “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他已然坐上了那个位置,如何才能把他拉下来?”弘晈深深一叹,烦躁地说道:“当初就应该在遗诏上动手脚,怎么样也不能让他如此顺当的继位。”

    “钮祜禄氏不倒台,就算正大光明后面缺了那份遗诏,他也一样是皇帝。”弘皙嘴角噙着笑意,仿佛永远没人能从他的表情窥探心思。“遗诏可是两份备着,且雍正八年的时候,四位顾命大臣已经见过,只要有雍正帝身上的那份就已足够,但现在情况却不同。”

    弘昌听得云山雾绕,蹙眉问道:“有何不同?”

    “如果钮祜禄氏矫诏呢?”弘皙挑了挑眉,转头望向胤禄。

    “怎么会!”弘昇骤然睁大眼,四哥顾命大臣都对诏书内容没有异议,那就说明诏书不是假的,既然不是假的何来矫诏之说。

    胤禄微微摇头,沉声道:“诏书内容和雍正八年时的相同,但不是旧日的那份,当时我们四位都有觉察,可他们有没有看出遗诏非御用贡墨所书,本王就不清楚。”

    “何须如此麻烦?”弘昌自然没这样的头脑。

    见弘皙笑而不语,弘昇便一言点破,“钮祜禄氏当不了武则天,但是她想做吕雉,让整个钮祜禄一族咸鱼翻身。”

    最近朝堂已有显现,鄂尔泰和张廷玉争斗的厉害,同时弘历开始提拔钮祜禄和富察两族,只是怕落下外戚干政的话柄,行事才没有太过明显。

    弘昌和弘晈刚咽下震惊,一听此言竟有如遭雷劈之感,莫非继孝庄之后,又会出现皇太后暗中控制朝局的情况。

    “可我们拿这个做不了文章啊!”弘晈重重一拍高几,真的遗诏找出来,那就是变向的帮助了弘历,除去掣肘,九五至尊的位置只会更稳固。

    “谁说我们要找的是真遗诏。”弘皙轻轻抿了一口茶,悠闲地说道:“只要我们知道,钮祜禄氏确实矫诏,这文章就有的做了。”

    雍正帝驾崩那天,篱萱被牢牢控制在杏花春馆,直到众妃嫔返京时才被谟云放行。

    原本她是不可能知道琉璃殿的情况,可惜弘历千算万算,忘掉了还有刘娮婼。

    娮婼心若止水,雍正帝在时她都无欲无争,又岂会在雍正帝死后自找麻烦给弘曕争些无谓的东西。朝堂中直言弘历偏心,不顾及幼弟的那些大臣确实和娮婼母家有交情,可真正让他们开口说话的人却是弘皙。而毓媞一朝得势,竟用皇太后的权势向压,把娮婼和弘曕扔到圆明园寒山苑。不明就里的娮婼自觉委屈,于宁寿宫中能诉苦的对象就只有莫篱萱。

    篱萱只是在言辞中稍微下了点功夫,娮婼就把那天的情况,和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原原本本都说了出来。

    “不错,我也听到风声,雍正帝驾崩时,琉璃殿内只有钮祜禄氏,和那个郭络罗家的丫头。”胤禄前几日在宫中行走,听到伺候曼君的内监在窃窃私语,雍正帝在世时曼君和毓媞于后宫地位不相上下,甚至比毓媞略尊贵些,可弘历没有对其晋封,但弘昼的生母却已尊为贵太妃。

    “不仅如此。”弘皙放下茶盏,却没有抬眼,低眸笑说道:“想想看,雍正帝驾崩之前,京城已经戒严,正白旗固守乾清宫,遗诏完全在他们掌控之下,要做事他们两母子矫诏再简单不过,只是还差一件至关紧要的东西。”

    “什么东西?”刚才就听弘皙说,要在找得并非真遗诏,可弘昌琢磨了半天,也没想到还有何物是至关紧要。

    弘昇凝心深思,沉吟道:“莫非弘皙兄长是想在他的身世上做文章?”

    “他本就来历不明,传闻仁寿太后也是知他出身低贱,才故意安排钮祜禄氏为其生母,可惜知道此事的王府旧人不多,苏培盛断然难为我们所用,裕贵太妃也不是可用之人,齐太妃城府过深不好驾驭。”弘皙早已暗查过,雍亲王府邸的旧奴都死的无声无息,手脚干净利落,雍正帝和毓媞应该都没少费心思。

    弘晈皮笑肉不笑地哼道:“说了半天就是没人可用。”

    “四弟,不得无礼。”瞥了弘晈一眼,弘昌出言警告后,才又向弘皙问道:“兄长如此淡定,心中应该有所计较了?”

    弘皙温润笑着,将视线移向弘昇,说道:“可用的人有两个,一个在钮祜禄氏身边,另一个在边关。”

    “郭络罗家那两母女?”弘昇沉思片刻,点头笑道:“赫哲?谷儿是仁寿太后的心腹婢女,应该最清楚内情,只要能把这两母女拉过来,就不愁没有人证。可那小丫头不简单,老祖母死得蹊跷,撷芳殿遭大清洗,她却能平安无事。至于她的母亲,那些年在京中玩出什么样的手段,咱们可都是看在眼里,只怕不那么好利用。”

    “一个小姑娘,能有多大能耐。”弘晈一脸不屑,讪笑道:“抓过来严刑拷打,就不信她能扛得住。”

    “那可不行。”弘皙深邃的瞳眸中幽光一闪,轻描淡写地说道:“时机未到时不能动她,得先养在钮祜禄氏身边。”

    在弘皙心里早有盘算,玹玗和弘历越亲近,越有可能知道他最想要的东西在哪。

    雍正帝冤斩海殷,乃是谷儿的杀夫之仇,虽然冤案幕后的推手死了,但台前的鄂尔泰和张廷玉却日渐风光。

    届时他先以利诱之,许谷儿和玹玗心中所求,若仍然无法收为己用,那就只有把玹玗当做人质要挟其母,再以其母之性命反要挟,总之母女情深,就是最大的致命弱点。

    他之所以在最后决定不动遗诏,是想把计划实行的更彻底全面。

    若只是缺少另一份遗诏,就算能证实雍正帝身上那份有假,可还有鄂尔泰、张廷玉、胤礼证实内容是真,天下也未必就是他的,哪怕实在有运气,弘历不能继承大统,却还有弘昼,甚至还有弘曕,他不仅是竹篮打水,更是为他人作嫁衣,甚至会从此断送前程。

    不如蛰伏待机,证明毓媞矫诏,作实弘历血统不纯,弘昼乃其同谋帮凶,至于弘曕的生死不过在他一念之间。

    届时放眼宗室,还有谁能比他这位旧东宫嫡长子更尊贵,更适合君临天下。

    自古以来,新政权建立之初,在表面的平静下总是暗流汹涌。

    在宗室之内,弘皙织网已结,早已聚集了强大的政治力量,誓要与年轻的弘历抗衡。

    朝堂之上,西南地区烽烟未消,张广泗不仅仅是鄂党,更是鄂尔泰一手提拔,苗疆之乱张廷玉一党把矛头直指鄂尔泰的改土归流太过强硬。张广泗为尽早帮鄂尔泰解忧,于苗疆大肆烧杀,黔东已沦为一片血海。虽是弘历督责要痛加剿除,不容稍有姑息,凶顽之苗寨及首恶剿洗擒获,务尽根株。但在张广泗的求功心切下,因饥饿和坠崖而亡的苗民,多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无辜妇孺和孩童,反而又被张廷玉一党的言官大做文章。

    要弘历烦忧的事情已经够纷扰,偏偏后宫还不得安宁,皇太后和皇后之间的权力角逐已悄然展开,册封妃嫔就是乾隆朝后宫中第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